8月,有色金屬期貨領跑期貨市場,相比去年同期,本處于淡季行情的有色金屬市場大放異彩,其中鋅、鉛期貨走勢格外耀眼。
從6月開始,鋅、鉛期市表現漲勢如虹,盤面上滬鉛3月合約7月29日創(chuàng)下15510元/噸的年內高點,當月同比上漲7.8%,而滬鋅1410主力合約更是從5月底的每噸15000元漲至7月底最高17480元,累計漲幅高達16%。
鋅鉛接棒狂歡
有色金屬基本面趨于回暖,鋅、鉛、鉍、鈷輪番上漲。以精鋅來看,目前市場共識主要來自供應緊張預期
明星品種輪番助力,奠定了7月有色金屬期貨的上漲基調!敖Y構性利好決定了有色金屬輪動次序和幅度。早在3月中旬‘融資銅’風險釋放導致銅價大跌之后,國儲收銅就在短期內改變了精銅的供需結構,精銅現貨價格走強成為帶動整個有色金屬擺脫低迷的重要動力。”南華期貨金屬分析師方森宇說,隨后精鋅接棒成為上漲主力。此前冶煉廠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不得已停產檢修,精煉鋅庫存持續(xù)下降使得鋅價易漲難跌,而扮演追隨者角色的鉛亦成為有色金屬的“價值洼地”。
鋅、鉛、鉍、鈷輪番上漲,引發(fā)市場投資者關注,在不少機構看來,目前有色金屬基本面趨于回暖,但近期行情上漲可能出于期貨市場對供需面的預期炒作。市場有波動,資金才能逐利,而市場波動需要一些驅動力,在很多商品期貨缺乏炒作亮點的情況下,有色金屬期貨正好提供了這個機會。
以精鋅來看,目前市場共識主要來自供應緊張預期,“澳大利亞世紀鋅礦和愛爾蘭里士恩鋅礦將于2015年關閉,預期精礦會緊張,實際上,若考慮中國增加的礦石產量,全球增量可以彌補關閉兩座礦山帶來的減產!痹诒本┌蔡┛菩畔㈤_發(fā)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馮君從看來,問題在于關閉礦山規(guī)模大,但新建礦山平均規(guī)模小,引發(fā)了鋅精礦供應緊縮的隱憂。據統(tǒng)計,2014年至2015年關停的鋅精礦產能約為137萬噸,相當于2013年全球鋅精礦的10.4%。
滬鋅強勢上揚,亦拉大了鉛鋅價差的帶動效應。業(yè)內人士認為,滬鉛大幅上漲一方面是受資金推動,另一方面因為鉛礦伴生鋅礦,7月鋅價大幅上漲使得兩者價差擴大,最高時每噸相差3000元,跨品種存在套利空間導致鉛補漲需求強烈。
不過,與鋅精礦供應大幅收縮不同,2014年至2015年鉛精礦產能整體呈增長態(tài)勢,據國際鉛鋅研究小組統(tǒng)計,今年1月至5月全球精煉鉛產量433.4萬噸,消費量435.3萬噸,供應短缺2萬噸,占消費量的比例不足0.5%。
“鉛酸蓄電池企業(yè)庫存高企,終端領域疲弱依舊。雖然大企業(yè)產能在提升,但利用率不高,新產能難以釋放!北本┌蔡┛菩畔㈤_發(fā)有限公司分析師夏叢認為,下半年鉛基本面或將延續(xù)不溫不火的格局,即便目前鉛價走高提振礦山生產積極性,但國內冶煉產能依舊過剩,供應緊張局面難以改善。
基本面轉變尚需時日
有機構指出,有色金屬期貨此番“突襲”難以持續(xù),庫存回升或抑制上漲空間,而滬鋅持倉量8月出現緩慢流出跡象,多頭資金信心略有松動
從7月中旬工信部下發(fā)的2014年首批工業(yè)行業(yè)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目標任務來看,涉及電解鋁、銅冶煉等15大行業(yè),唯鋅首次缺席,相較去年淘汰14.3萬噸的總量而言,鋅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完成良好。與此同時,國際鉛鋅研究小組發(fā)布報告稱,2014年全球鉛鋅的需求量將超過供應量,這使得很多機構從中長期看好鉛鋅的基本面。
不過,也有機構指出,有色期貨此番“突襲”難以持續(xù),庫存回升或抑制上漲空間,而滬鋅持倉量8月出現緩慢流出跡象,多頭資金信心略有松動,鋅市大漲條件難再。
除受外盤影響之外,國內經濟結構優(yōu)化、經濟政策引導刺激、未來供應短缺預期主導、多頭資金注入助推、汽車鍍鋅行業(yè)回暖等因素促成了滬鋅的搶眼表現。鋅價持續(xù)走高,使得大部分冶煉企業(yè)利潤接近盈利點而生產熱情高漲,不過,國內鋅冶煉企業(yè)高負荷開工生產導致供應充裕,加上當前我國鋅冶煉業(yè)集中度不高,下游企業(yè)競爭激烈,生產企業(yè)小而分散,低水平反復建設使得行業(yè)競爭激烈。
“當前支撐國內鋅消費的初級領域主要是鍍鋅業(yè),在環(huán)保措施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整個鍍鋅業(yè)增速顯著減慢!瘪T君從表示,此前鋅價快速反彈使得冶煉廠開工率提高,新增產能彌補了停產能力,三季度鋅錠庫存有望回升,基本面尚不支持鋅價持續(xù)走高,投資者要理性看待當前的上漲。
“鉛鋅兩個品種是相互影響、相互帶動的,結構性上漲行情暫告一個段落,基本金屬震蕩回調的概率較大!狈缴罡嬖V記者,有色期貨在短期系統(tǒng)性利空影響下或迎來轉折,后市依然最看好滬鋅。
從全球供需來看,精鋅消費量持續(xù)增長,且高于產量增幅,今年1月至5月全球鋅市供應缺口19.4萬噸,短缺格局基本形成,同時7月全球庫存總量降至2010年以來新低。對此,市場人士認為,單方面庫存下滑不足以支撐鋅由結構性過剩轉化為結構性短缺的市場現狀,就國內而言,這一轉變仍需時間。(經濟日報記者 謝 慧)(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