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高校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學習動機含義、動機分類及相關知識的把握程度,特別是幾種動機理論的消化理解程度,以及在高校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等問題。
二、考試內容
1、學習動機的界定
學習動機就是推動個體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過程或心理狀態(tài)。
2、動機與需要的關系
3、學習情境中的動機
認知內驅力
自我提高內驅力
附屬內驅力
3、耶基斯——多得森定律
4、學習動機的理論
(1)強化理論
(2)成就動機理論
A基本觀點
B代表人物
默瑞(H.A.Murray,1938)
麥克蘭德(D.McClelland)
阿特金森(J.W.Atkinson)
(3)歸因理論
A基本觀點
B 代表人物
海德(F.Heider,1958)的觀點
羅特(T.B.Rotter,1966) 的觀點
韋納(B. Weiner) 的觀點
C歸因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4)自我效能感理論
A基本觀點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結果期待
效能期待
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B代表人物
4、高校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1)設置合理目標
(2)有效利用反饋與評價
(3)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
(4)合理運用獎勵與懲罰
(5)利用競爭與合作
(6)增強自我效能感
(7)進行歸因訓練
第八章高校學生的自我意識與自我教育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自我意識、自我教育的理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主要特點和發(fā)展過程以及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二、考試內容
1、自我意識的內涵
2、大學生自我意識的主要特點
3、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過程
4、自我教育的含義
5、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1) 全面地認識自我
通過他人來認識自我
通過自我來認識自己
(2)正確地對待自我
積極悅納自我
理智對待自我
樂觀憧憬自我
(3)努力地完善自我
確立正確的理想自我
將理想自我細化為具體的子目標
培養(yǎng)健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與頑強的毅力
進行積極有效的自我調控
第九章 高校學生群體心理與人際關系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群體特征、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以及群體對個體的影響,了解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特點以及高校人際關系的維護和建立。
二、考試內容
1、群體和群體特征
(1)群體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標
(2)群體是組織化的人群
(3)成員間心理相容度比較高
2、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3、群體對個體的影響
(1)社會助長
(2)社會惰化
(3)社會惰化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條件
(4)群體極化
(5)從眾
A從眾的含義
B影響從眾的因素
4、班集體的類型
5、集體輿論及其作用
6、集體凝聚力的培養(yǎng)
7、非正式群體及其特點。
(1)心理相容
(2)凝聚力強
(3)會產(chǎn)生非正式領導
8、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特點
9、高校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1)平等原則
(2)尊重原則
(3)真誠原則
(4)理解原則
(5)社會交換原則
10、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維護
(1)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主動交往
發(fā)現(xiàn)并贊賞別人的優(yōu)點
合理對待批評
(2)良好人際關系的維護
避免爭論
維護他人的自尊
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學會批評
加強交往,密切關系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