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的括號里)
1.人格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wěn)定區(qū)別的( )。
A.行為系統(tǒng)
B.意識特點
C.綜合心理特征
D.品德與修養(yǎng)
2.由于對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fā)的學習動機稱作( )。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間接性動機
D.志向性動機
3.下面所列舉的遷移種類領域中,錯誤的一種是( )。
A.態(tài)度學習遷移
B.情感遷移
C.知識與技能遷移
D.氣質遷移
4.遷移的概括化原理理論認為,實現(xiàn)遷移的原因是兩種學習之間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奧蘇伯爾
D.賈德
5.根據(jù)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勾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 )。
A.公式學習
B.命題學習
C.原理學習
D.推理學習
6.問題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問
C.思維狀態(tài)
D.思維起點
7.短時記憶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數(shù)量為( )個組塊。
A.6-+2
B.6±1
C.7±I
D.7+2
8.先有一個目標(目的),它與當前的狀態(tài)之間存在著差異,人們認識到這個差異,就要想出某種辦法采取活動(手段)來縮小這個差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試誤法
9.一般而言,對學習動機的激勵作用最大的是將學習成敗歸因于(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務難度
D.運氣好壞
10.下列因素中,哪種因素引起的行為的持久變化屬于學習?( )
A.有機體的成熟
B.適應與創(chuàng)傷
C.疲勞
D.個體的經(jīng)驗
11.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 )。
A.積極的社會功能
B.應有的責任能力
C.應有的責任義務感
D.道德精神面貌
12.領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 )。
A.信息加工
B.學習活動
C.復雜記憶
D.理解
13.從記憶方式的發(fā)展來看,高中生擅長采用的記憶方式是( )。
A.理解
B.機械
C.內隱
D.無意
14.松散群體是指學生們只在空間和時間上結成群體,但成員間尚無共同活動的( )。 A.目的和內容
B.共同語言
C.深厚友誼
D.約束力量
15.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大多數(shù)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 )。
A.從眾
B.依從
C.服從
D.遵從
16.人際交往過程必須以一定的符號系統(tǒng)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實現(xiàn),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語言符號系統(tǒng)和( )。
A.暗示影響系統(tǒng)
B.非語言符號系統(tǒng)
C.文字符號系統(tǒng)
D.情感感染
17.長時間地集中學習同一學科或同一類學科,使大腦皮層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種刺激,會導致( )。
A.興趣形成
B.自發(fā)復習
C.過度學習
D.疲勞和厭煩
18.對予認知和技能領域的學業(yè),最常用的教學評價手段是標準化成就測驗和( )。
A.教師隨堂評價
B.教師自編測驗
C.隨堂考試
D.課堂提問測驗
19.由特定團體的相對標準決定最終成績的測驗是( )。
A.標準參照測驗
B.常模參照測驗
C.描述性測驗
D.團體測驗
20.教師在直觀教學時,應用“變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發(fā)興趣
B.引起注意
C.豐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