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nèi)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wěn)定區(qū)別的綜合心理特征稱之為( )。
A.人格
B.性格
C.氣質(zhì)
D.傾向性
2.社會自我基本成熟的時期在( )。
A.嬰兒期
B.幼兒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開始形成和發(fā)展的時期為( )。
A.幼兒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tǒng)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識
B.自我認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學(xué)生借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稱之為( )。
A.思考過程
B.意志過程
C.決策方式
D.認知過程
6.依據(jù)心理活動的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為( )。
A.獨立型和順從型
B.外傾型和內(nèi)傾型
C.中動型和沉思型
D.輻合型和發(fā)散型
7.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常常利用內(nèi)部的參照,自己對事物做出判斷的認知方式屬于
( ) 。
A.沖動型
B.沉思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8.造成個體認知過程方面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認知方式和認知途徑
B.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
c.思維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認知水平
9.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xiàn)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guī)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唯一正確的解答的認知方式稱為( )。
A.場獨立型
B.場依存型
C.輻合型
D.發(fā)散型
lO.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沿著許多不同的方向擴展,使觀念發(fā)散到各個有關(guān)方面,最終產(chǎn)生多種可能的答案的認知方式稱為( )。
A.場獨立型
B.場依存型
C.輻合型
D.發(fā)散型
11.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身及自身與周圍事物關(guān)系的意識,其心理成分包括認識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識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認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納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納量表》
C.《比納一推孟量表》
D.《韋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100
B.實際年齡與智力年齡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乘~A100
D.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100
14.智力發(fā)展上的差異包括( )。
A.內(nèi)在差異和外在差異
B.相對差異和絕對差異
C.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
D.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
15.人格是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nèi)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wěn)定區(qū)別的綜合心理特征,其核心為( )。
A.能力
B.氣質(zhì)
C.性格
D.需要
16.一個人對行為控制與調(diào)節(jié)方面的特征是屬于性格的( )。
A.態(tài)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緒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時間在( )
A.1歲左右
B.3歲左右
C.6歲左右
D.9歲左右
18.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風(fēng)格稱之為( )
A.認識過程
B.意志過程
C.決策方式
D.認知方式
19.對物體的知覺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jù)的認知方式屬于( )
A.沖動型
B.沉思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20.有些兒童在有幾種可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中,傾向于很快地檢驗假設(shè),且常常出錯。這種認知方式被稱為( )
A.沖動型
B.沉思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