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的答案從哪里來?答案是:從材料中來。一篇申論的水平高低,關鍵就在于它是否與給定資料密切相關,或者說,看它是否做到了“從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從材料中來,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是實事求是。如果真正理解并且堅持了“從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的原則,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申論并不神秘,而是實實在在可以操作的。事實上,許多申論問題的答案,包括概括大意、揭示隱含、提出對策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給定資料中找到。只有貼合材料,才能具有針對性,也只有貼合材料,才能符合安徽公務員考試的基本理念。
材料中關鍵詞句可能是揭示主題或中心論點,要對這些詞句進行驗證,就是看關鍵詞句是否能貫穿材料的重心。申論材料可能是關于同一主題的幾則材料的組合,在分析中要抓住關鍵詞句,對每則材料加以分析和概括。概括的過程中要時刻結合材料主旨,否則概括可能會偏離本次申論考試的主題。
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1.從事物的發(fā)展應遵循自然規(guī)律去分析,應從人與自然的和諧角度去分析。
比如:有些公共突發(fā)事件,是我們人為的因素破壞或保護不力導致的。那么,此類問題要從源頭解決。應當采取保護、預防,進行長期的規(guī)劃和堅持科學發(fā)展。
2.從法律保護、宏觀調控、監(jiān)管和行政手段執(zhí)行不力方面分析。
任何法律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天衣無縫的,而是在人類社會活動實踐中不斷完善和修訂的。那么對于由于法律不健全、有漏洞;法律修訂滯后或是由于調控、監(jiān)管不力造成的問題,就應從現(xiàn)實意義角度出發(fā)來解決問題。 比如:管理不科學,執(zhí)法不嚴;責任不明確、瀆職等引起的問題。
3.從分析公務人員的行政能力、思想覺悟和抵制誘惑的能力,利益得失權衡方面分析問題。
比如:為謀求眼前利益,無視長遠發(fā)展,或規(guī)劃和布局不合理;或存在失職、瀆職、不作為行為;或因利益而弄虛作假、欺報瞞報;或因覺悟和缺乏社會責任感而漠視生命安全、官商勾結等行為而導致的結果;如果出現(xiàn)上述問題,那么就要進行思想教育和宣傳工作、加大執(zhí)法力度,打擊不法商事行為,健全政績考核制度等。
這樣類似的問題還很多,比如: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假冒偽劣產品、教育亂收費、看病難等。
4.從因財力不足致使基礎設施薄弱,或資源緊缺和配置不合理使自然環(huán)境惡化等全面分析;該加大投入的就必須投入,當然在形式上可以是政府引導或以政府撥款與民間籌資或引進外資相結合的辦法進行。
總之,對給定材料的問題分析要深入透徹,抓住要點,做到有的放矢。無論是需要加大投入還是完善資源配置與開發(fā)方面,要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在這里順便強調一下,科學發(fā)展觀的內涵: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平時強調的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
下面介紹申論材料的四個具體分析方法:
一、問題與原因分析法
即根據(jù)問題的表現(xiàn),找出相應的策略的方法。這一方法要求考生首先查找具體的問題表現(xiàn),其次是從這些問題出發(fā),尋找形成問題的原因,再根據(jù)問題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具體原因找出相應的對策。
第一步:界定問題。首先必須針對作答要求中的問題,界定其所指向的特定問題。
第二步:在給定材料中查找相關問題的闡述。根據(jù)問題在給定材料中尋找與此有關的段落,找到關于問題的表達內容,綜合形成關于某個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方面的條理性陳述。
第三步:尋找問題的內外原因。原因分析是申論考試答題中最重要的方法,在分析問題類題目中這一方法尤其重要。一般來說,考生可通過推理可是那分析問題的原因,一般有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內因和外因,等等。
第四步:概括問題的實質,形成答案。
二、供需分析法
供需分析方法即通過對問題的供給和需求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實質和關鍵的方法。社會在發(fā)展過程中供給與需求之間必須保持適度的均衡發(fā)展關系,即平衡比例關系,一旦失衡,問題不可避免。京佳公務員考試專家認為通過對供給和需求的分析可以找出問題的關鍵。
三、可行性與合理性分析法
可行性與合理性分析指對題目所提出的問題、觀點、措施進行合理性、可行性方面的分析,并據(jù)此提出自己的觀點的分析方法?尚行耘c合理性分析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常識判斷與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識。
四、概括與對比分析法
概括對比分析法要求從問題出發(fā),首先概括給定材料中的相關內容,并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最后得出答案。
第一步,弄清題干內容,找準問題。
第二步,針對問題,概括材料。
第三步,對比研究,分析綜合。
第四步,總結成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