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掌握閱讀方法
1、 帶著問題閱讀。要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個整體。腦袋里要裝著問題:這些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怎樣?不同的材料之間有什么關系?作答的問題是什么?這樣我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把與問題有關的材料進行著重處理。
2、對段落標號,勾畫關鍵詞或關鍵句。
查找關鍵句規(guī)則:
首尾句原則:一般來說,寫文章總是要講究起承轉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從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關聯(lián)詞原則:比如,轉折連詞出現(xiàn)的地方,強調的一定是后面的內容,后面的內容一定引起注意。再比如,因果關系中,強調的原因的情況比較多見。
“因為……所以,雖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時、于是、其實、還”
常見詞原則:在申論考試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問題的表現(xiàn)、原因或解決措施等問題。因此,與此相關的常見詞也是經常出現(xiàn)。只要我們認真反思和分析歷年的真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詞出現(xiàn)的地方就是關鍵的地方。所以,我們必須要對這些詞保持足夠的敏感性。我們既要有政治敏銳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銳性。根源、危害、教育、體制、領導、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督、落實、經驗教訓等等。經調查、資料顯示、反映、看出、告訴、據(jù)某某講、據(jù)報道、初步推斷、分析、強調、指出、認為等等。
總結段落大意。需要把握整體性原則和關聯(lián)性原則。我們沒有必要對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進行仔細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整體性的把握,對其進行簡單標注幾個關鍵詞即可:比如可標注“原因”、“措施”等等。這樣做,既準確,又節(jié)約時間。
分門別類理清脈絡關系。這一步很重要,千萬忽視。要按照問題表現(xiàn)、問題原因、問題對策三大類將材料進行劃分。這個分類的過程也是我們整理思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對整個材料有個總體的把握。分類可以采用橫向結構、縱向結構或多層次結構。
概括主要內容要注意模式表述。如:材料反映了……問題/反映的主要問題是……/說明了一個重要現(xiàn)象;這個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這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為:/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xiàn)等等。
(二)、注重主題上升
主題上升是指把考卷中提出的主題通過考生的總結分析,對主題進行定性并上升到更高的層次或理論高度的方法。上升法一般運用在考卷的第一部分(概括主題或總結主要內容)和議論文(應用文)的第一自然段。
對主題反映的現(xiàn)象進行原則性剖析的重點內容:主題反映的現(xiàn)象的社會反映、侵害了誰的利益、誰的什么利益、違反什么理論原則、影響什么目標的實現(xiàn)。
(三)、要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
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是指對主題反映主社會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要素加以探索研究的方法。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是分析問題的手段,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方法:
一是要問原因。找到了原因,就為解決問題(結果)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是要問結果。原因會導致什么問題發(fā)生;
三是要問規(guī)律。因果有聯(lián)系,是因為事物是由規(guī)律所決定的。找到這種聯(lián)系,就找到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所以,通過問規(guī)律,也會獲得有價值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問題發(fā)生有什么規(guī)律);
四是問發(fā)展。事物總是要發(fā)展前進的,所以在思考問題時,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當某一情況發(fā)生后,其發(fā)展趨勢會是怎樣,這樣也有可能導致產生新觀念、新設想、新創(chuàng)造(主題社會現(xiàn)象的發(fā)展趨勢)。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希望與其公務員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公務員論壇>>>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