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13年,我國的全民閱讀工程有了里程碑意義的突破:《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列入國家立法計劃,條例初稿已經(jīng)擬定,正在逐步細化和完善。法律的介入和引導,有利于改善閱讀條件和環(huán)境,保障民眾的閱讀需求,意義重大。
[案例]
“作業(yè)免簽”之所以引起爭議,不僅因為這是國內長期形成的“教育慣例”,更在于它是家長對接學校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知識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的今天,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著贏得一個更高的起點。正因此,學校教學舉措的任何細微變化,都足以挑動家長的敏感神經(jīng)。
簽字是為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同時起到督促作用,但更關鍵的是要促進孩子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簽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導家長更多關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從這個意義出發(fā),如果僵化執(zhí)行“作業(yè)簽字”、逢考試作業(yè)必簽,非但會加重家長負擔,也容易走向形式主義,背離教育本義。
家庭教育不只是課程作業(yè),不應僅強調監(jiān)督、管控!白鳂I(yè)免簽”呼喚父母用心施教,在簽字之外,能夠做的其實還有很多! 我們的國家領導人酷愛閱讀,并親自推廣閱讀。習近平總書記說:“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彼诮邮芏砹_斯記者采訪時,介紹了許多讀過的俄羅斯文學名著。李克強總理說:“無論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時間讀書!鳖I導人的言行經(jīng)由媒體傳播,對全民閱讀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覷。
積極的信息,無不說明推動全民閱讀的意愿和力量,正在百川成海、捏沙成團。當然,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令人尷尬的現(xiàn)實:我國的全民閱讀現(xiàn)狀,仍然不容樂觀,每年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不足5本。
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因此,閱讀既是個人的事,也是國家的事。沒有全民閱讀作為根基,全民素養(yǎng)的提高就是句空話。我們不僅要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zhàn)略去宣講,更要動員所有力量、盡最大努力,推動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從這個意義出發(fā),如果能設立“國家閱讀節(jié)”,將有助于推動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zhàn)略。
節(jié)日有著特殊的意義與作用,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法律是“硬文化”,文化就是“軟法律”。為閱讀立法為“硬”,為閱讀設節(jié)為“軟”。軟硬相濟,才能夠從多角度、多側面,強化公眾對閱讀的認可,在全社會營造更好的閱讀氛圍。
我國素有推崇閱讀的傳統(tǒng),以至于民間流傳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俗語。但是,正是這種狹義的閱讀,使得公眾更多將其幾乎等同于應試。從國家層面將閱讀設立為節(jié)日,以此反映我們對“閱讀”認知的進步,可將“閱讀”這一理念溯本求源,讓公眾得知它在提升綜合素質、實現(xiàn)終身學習、建設和諧社會等方面的意義,從而更加自覺自愿地閱讀,甚至參與到閱讀推廣中來。
閱讀是最根本的教育手段。讓閱讀成為國家的節(jié)日,借助這個表達個體心靈體驗的儀式,搭建起全國范圍內的溝通交流平臺,有助于推動共讀活動的落實,從而更快更好地傳承優(yōu)秀中華文明。對于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來說,通過共讀、共寫,促進精神交流,就能實現(xiàn)真正的共同生活。進而言之,我們才能在傳統(tǒng)文化遠去、外來文化沖擊的不利局面下,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國家民心,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質,淳化社會風氣,建構核心價值,建設和諧社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