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轉作風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執(zhí)政作風建設,也是執(zhí)政能力建設;是黨的自我革新,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實踐證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僅轉變了廣大黨員干部的作風,而且提升了各級執(zhí)政骨干隊伍的能力,實現了“治黨”與“治國”的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集中整治“四風”,推進治理規(guī)范化
集中整治“四風”有效改變了治理活動中的行為失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僅是對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四風”問題的集中整治,也是對公共治理中存在的行為失范問題的集中整治。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眼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自上而下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比如,集中整治文山會海、檢查評比泛濫,整治超標配備公車、多占辦公用房、濫建樓堂館所等。所有這些被整治的行為,所有“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都是黨員干部在處理自身與權力和利益、與市場和社會、與基層和群眾關系時,也就是在治理活動中出現的行為失范問題。
集中整治“四風”有效促進了治理方式轉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僅以“轉作風”推動發(fā)展方式轉變,還促進了治理方式的深刻轉變。比如,以貫徹《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為切入點,推動國家治理方式由粗放轉向集約;以開門評政風、評行風、評績效為切入點,推動國家治理由單向監(jiān)管向多向監(jiān)督轉變。正風肅紀使伸向市場的權力之手越來越短,從“越位點”退出,把“缺位點”補上,推動政府宏觀管理和調控方式轉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表明,只有作風轉變到位,才能形成科學、民主、依法的治理方式。
集中整治“四風”有效提升了執(zhí)行能力。對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來說,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能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劍鋒直指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虛假執(zhí)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對抗執(zhí)行”,推諉扯皮、推卸責任的“逃避執(zhí)行”,照抄照搬、唯上唯書的“機械執(zhí)行”,越俎代庖、與民爭利的“越位執(zhí)行”,加塞搭車、討價還價的“附加執(zhí)行”等,健全了執(zhí)行體系,提升了黨的執(zhí)政骨干隊伍的執(zhí)行能力。
堅持群眾路線,推進治理民主化
在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科學決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堅實基礎。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一系列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制度不斷完善,為尊重群眾意愿、推進科學決策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各級黨政領導機關進一步完善集體領導制度、議事決策規(guī)則、重大問題咨詢論證制度等,不僅使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的集體領導制度進一步完善,而且發(fā)展了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
積極推動群眾有序參與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黨的執(zhí)政作風是關系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廣度和深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著眼于解決黨“如何領導”中的作風問題,又著眼于搭建“人民如何參與”的制度化平臺,推倒了無形的墻,建起了連心的橋。從征求群眾意見到向群眾通報情況,從整改順著民意抓到效果交由群眾評……教育實踐活動不僅使各級領導干部的作風更加民主,而且使人民的主體地位進一步落實。
著力建章立制,推進治理制度化
建章立制體現了維護群眾利益、保障改善民生的治理目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的是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邊改邊建、邊整邊建,把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與完善群眾利益訴求表達和維護機制統(tǒng)一起來。一方面,對教育、就業(yè)、社會保障、醫(yī)療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xié)調、權益保障機制,真正以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章立制體現了轉作風與提績效的內在統(tǒng)一。轉變作風最終要落實到提高治理績效上。提高治理績效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一方面,治理績效取決于投入產出比,是講成本的。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建章立制禁止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規(guī)定進行不必要的公務活動,嚴格控制國內差旅費、公務接待費等,這些舉措都有利于提高治理績效。另一方面,治理績效還取決于單位時間的投入產出比和國家公職人員的工作效率。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地通過建章立制大力推行權力下放、限時辦結等,嚴厲整治人浮于事、辦事拖沓等問題,這些舉措顯著提高了機關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促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