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老人圍坐一桌,飽蘸濃墨、屏息靜氣,在4500余份錄取通知書上工整地寫下學生的姓名、專業(yè)。這幅平實的畫面,今夏感動了不少人,陜西師范大學的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也因此被贊為“最值得珍藏的錄取通知書”。
據(jù)報道,這8位老者年紀最大的80歲,最小的也近六旬。他們不顧溽暑,義務參加,只想給學子們送上“開學初禮”。
看起來,這有點“逆歷史潮流”:電腦一統(tǒng)天下,誰還會費力使用毛筆這樣的古老書寫工具?生活節(jié)奏飛快,誰又舍得花時間來下“慢功夫”?可陜西師大偏偏就這樣做了,網(wǎng)友也買賬,表示“多久都值得等待”。
為何?有人說得好,墨香與心香。
墨香勾起我們對“漢字文化”的懷念!盁o紙化”時代,寫字變成了打字,鍵盤替代了水筆,人們在各種輸入法中自由切換,卻越發(fā)頻繁地提筆忘字。手寫體漸行漸遠,明信片上的寥寥數(shù)語,都恨不得交由電腦排版。千百年來被國人運用自如的手寫藝術,在近一二十年間陷入窘境,傳承斷裂。
近年來,許多人不斷呼吁重新拾起筆來,親自體驗撇捺之間的美感。教育部也鼓勵書法進課堂,希望從小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書法藝術的興趣。畢竟,漢字記錄了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化,也被看做是衡量人格的標記:橫平豎直寫漢字,堂堂正正做真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毛筆通知書之所以廣受關注,不正是公眾對書法藝術的集體懷舊,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凝望嗎?正如一位老人“寫手”所言:“用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能讓學生們在接觸大學生活的第一步就感受到學校的校園文化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事情值得我們堅持。”開學初禮、一紙墨香,傳承著文化,也厚載著對未來的期望。
心香則體現(xiàn)在高校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懷上。通知書上,謄著工整的軟筆小楷,帶給考生的是一份與眾不同的感動。有網(wǎng)友如是評價:白發(fā)蒼蒼對青春朝氣,傳統(tǒng)書寫對現(xiàn)代通訊,大學的沉靜對社會的浮華……見字如會面,毛筆通知書可以被看成是高校極好的形象宣傳。而陜西師大的初次印象分,顯然不會太低。
當然,小小通知書承載不了諸如大學精神等宏大的命題,無需過度解讀、過分拔高。時代發(fā)展不可逆,我們不能期待今人拋開電腦重提毛筆。甚至,我們不會認為毛筆通知書就比北大清華的通知書更有含金量,因為那明顯不合常理。但是,這些并不妨礙我們從橫平豎直中體味到對傳統(tǒng)的堅守,也不妨礙我們在方寸之箋上感覺到暖暖的關切。
大學宗旨是育人,而宗旨的體現(xiàn)并不在大樓間,而在細微處: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字里行間,潤物無聲。正是這樣的細微,讓人啟思大學的人文情懷與教育意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