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wyat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jiān)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構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濟師 稅務師 醫(yī)學| 衛(wèi)生資格 醫(yī)師 藥師 [更多]
“產學研結合”,這個表述,以往我在課本上?吹。不過,一直以來,我對它缺乏清晰的感知的認識。直到近日,我去跑了一則新聞,才對它有了更明晰的了解。這個新聞,有點“喜報”式的——四川省主持和參與的40個項目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據省科技廳介紹,這是近年來四川省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最多的一年,居西部地區(qū)第一。
采訪中,我得知,這次獲獎與往回獲獎最大的不同是第一完成單位主體更多是企業(yè),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它改變了以往第一完成單位是科研院校的結構。有關人士說,這是個好趨勢,它充分調動了企業(yè)、學者的積極性。
當然,對我們市民而言,科技發(fā)展或許還沒“柴米油鹽醬醋茶”來得親切。可試想一下,當我們衣食住行都充滿了對網絡、手機等的依賴,誰能說,技術進步不是跟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呢?
當然,科技界有科技界的說法:這是個學界與實業(yè)界的良性互動,是一種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典范,值得廣而推之。
但在采訪過程中,我倒是想到另外的問題:基于當前“發(fā)論文才能評職稱”的大環(huán)境,學者們疲于應付式的研究,應付式撰寫的論文,更多還躺在各種級別的雜志上睡大覺。學者的研究,不一定能產生真正的生產力,成了學界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
以此看來,呼喚更多學者走出研究室,走進企業(yè),也呼吁更多企業(yè)走進研究室,走近專家,做到產、學、研緊密合作,真的挺重要。這,或許也是避免科技成果在論文中“睡大覺”的不二法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