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5.社會保障在消除老年貧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廣泛的覆蓋率和合理的工資替代率是大多數國家老年社會保障制度的普遍特征。人們相信國家組織和實施老年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縮小市場分配導致的貧富差距,促進不同階層之間的社會流動,幫助社會朝著更為平等的方向發(fā)展。但是,中國老年保障制度的實施更趨向于作為一種社會力量,通過重新分配國家和社會資源,強化已有的社會階層的差異。長期以來,中國老年社會保障制度存在著明顯的受益范圍狹小和分布不平等的現象。在收入方面,現行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實施在城市老人和鄉(xiāng)村老人之間、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之間以及不同行業(yè)退休者之間制造了顯著的不公平。
首先,城鄉(xiāng)老年人在社會保障收入方面存在差異。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2005)顯示,在當代,老年人口養(yǎng)老保險受益分布存在巨大的差異。在城市,57.5%的老年人口享有養(yǎng)老保險或退休金;在鄉(xiāng)鎮(zhèn),這個比例是24。8%;在農村,這個比例為4.6%。雖然政府有計劃地推動農村養(yǎng)老保險和養(yǎng)老金計劃,但是,目前還有54%的農村老人依靠家庭和子女的幫助生活,其中38%的老人需要繼續(xù)參與生產勞動為自己掙得一份收入。
其次,老年人在社會保障收入方面存在性別差異。當代中國老年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排除在政府的社會保險項目之外。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對全國老年人口的抽樣調查數據顯不,在城市老年人口中,87%的男性老人有穩(wěn)定的退休金或養(yǎng)老保險金收入,而在女性老人中,這個比例只有55%。同樣的情況還反映在社會醫(yī)療保險受益方面,城市男性老人享受醫(yī)療保險的比例為73%,而女性的這個比例為50%。統(tǒng)計調查還顯示,l2%的男性老人平均月收入低于當地貧困線,而女性老人的同類比例為40%。
最后,現有養(yǎng)老保障計劃不僅把勞動市場中非正式部門的勞動者排除在外,還在保障計劃覆蓋范圍內根據職業(yè)將退休者的收入分成不同的等級,而且等級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那些有退休金或養(yǎng)老保險收入的老人中,因退休前受雇于不同的部門而獲得退休收入不同的現象普遍存在。目前,企業(yè)雇員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和政府機關、公共事業(yè)部門雇員的退休金制度并存。這兩種制度在制度模式、管理結構、籌資機制、收益計算和調整、受益資格條件以及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從企業(yè)退休的人員獲得的養(yǎng)老金收入是社會平均工資的特定比例,而且這種養(yǎng)老金沒有制度調整機制。而支付給政府機構和事業(yè)單位退休者的退休金則是以在職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為標準,且隨著在職工作人員工資的增長而增加。
6.一名年輕女子在寶馬車上吸毒后毒性發(fā)作,將車歪斜地停在馬路中間。在派出所,面對警察的詢問,女子則稱“我爸爸是村長”。近日,一則“吸毒女秀寶馬,我爸是村長”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有專家認為,這次“我爸是村長”的雷人之語可以套用當今社會的流行詞“拼爹”來解釋。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的社會,子女的貧富意識也越來越明顯,這就造成了子女比拼各自的父母,如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等,這些人認為自己學得好、有能力,不如有個“成功”的老爸。
沒有人愿意貧窮,但經過努力依然擺脫不了貧窮,才是不正常且令人悲哀的。相對于富二代來說,窮二代是指沒能致富的工人或農民的子女,他們如今依然無法改變貧窮的命運。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曾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辛勤打拼,卻始終無法到達理想的彼岸。這說明我們的社會遠沒有營造出一個不同社會階層合理流動的機制,公平競爭的社會環(huán)境遠沒有形成。官二代、富二代可以“拼爹”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窮二代卻只能感慨命運不濟,這無疑是不正常的。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程,社會已經形成了既有制度框架下的運行規(guī)則和利益群體。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進一步調整,既有政策的受惠者中有一些人由于擔心失去已有利益,轉而反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希望按照既有的制度、政策繼續(xù)維護自己不斷擴大的利益,導致改革動力缺失。而許多失地農民和城市失業(yè)人員則因為難以占有資源和政策優(yōu)勢而逐漸失去向上流動的能力。這個意義上的階層固化在本質上是大多數群體難以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獲得公平的機會和公共服務的結果,是社會不平等結構的固化。較長一段時間里,國家政策制定和落實更多還是按照工人、農民的階級身份或者區(qū)域劃分來安排的,較少專門針對某個階層。這固然有利于維護公平,但是在利益分化加劇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粗線條的政策規(guī)劃難免存在缺陷。
位于上層的利益既得者在權力和財產上占據著壟斷地位,他們千方百計地讓自己的后代承襲著權力和財富。“官者”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優(yōu)勢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富者”可以通過財富的傳遞,讓自己的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如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每個人都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和希望,那么整個社會就會充滿活力、充滿希望。而現在,底層民眾的希望幾乎破滅,路是越走越窄,這對于整個社會來說,無疑是相當危險的。
如果社會階層繼續(xù)固化,就會帶來兩大惡果,一是整個社會流動陷入僵化,長久下去這個社會將失去生機和活力,甚至出現斷裂。二是對立情緒Et益激化,如果矛盾不能及時、有效地化解,社會關系隨時可能擦出火花。階層固化的社會是一潭死水,當底層民眾失去改變命運的希望,當富裕被壟斷、貧困被世襲,社會情緒的對立與仇視就難以調和,社會的穩(wěn)定便難以維持。
7.30多年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剡^頭來看,“效率優(yōu)先”,我們成績十分出色,而另一個目標——公平,卻越來越遠離了我們。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對于中國來說,不是未雨綢繆,而是勢在必行。
收入差距源歸何處?
差距之一:分配比重兩個比重偏低,即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前者由l990年的53.4 0AT降到了2007年的41.4%,后者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了2007年的57.5%。
差距之二:分配關系
城鄉(xiāng)之間、行業(yè)之間、地區(qū)之間以及群體之間收入差距大。我國收入最低行業(yè)與收人最高行業(yè)相差l5倍,最窮地區(qū)與最富地區(qū)相差2.68倍;少數企業(yè)高管薪酬水平是社會平均工資的
上百倍。
差距之三:分配秩序
一些用人單位拖欠克扣勞動者工資.不少用人單位同工不同酬,津貼補貼名目繁雜、渠道混亂。據財政部門調查顯示,單位之間最高福利與最低福利竟然相差300倍,一些要素市場收入分配失范等等。
《香港經濟日報》的一篇文章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醞釀多年,但老百姓總感覺“雷聲大,雨點小”,不同階層、不同行業(yè)、不同地區(qū)的收入差距呈現擴大趨勢。事實上,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各個壟斷行業(yè)的利益,阻力重重。
8.全國30個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這無疑是2010年值得記錄的一筆。自2010年2月1日江蘇率先啟動后,各地紛紛上調,幅度平均超過20%。調整后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上海市l(wèi)l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北京市11元。盡管如此,不斷攀高的物價依然引發(fā)普通居民對提高收入的強烈訴求,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成為普遍呼聲。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關乎每個人的生活,又事關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全局。
此前,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一直在推進,但改革的總體方案卻遲遲未能出臺?上驳氖牵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列為2011年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已經到了工資收入分配改革“必須破題”的關鍵時期。他強調,要“深化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資收入分配格局”。
在過去的5年中,我國的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工資分配關系逐步理順:建立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和事業(yè)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工資集體協商穩(wěn)步推進,最低工資、工資指導線和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得到落實;中央企業(yè)負責人薪酬分配激勵和約束機制初步建立;窘鉀Q了國有企業(yè)工資拖欠的歷史問題,全國共清償工資665.4億元,惠及職工1670多萬人;2010年,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平均為870元,比2005年的平均484元提高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