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AⅤ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欧美成在线观看国产,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精品久久国产免费

<dl id="2gmk4"><small id="2gmk4"></small></dl>
  • 首頁 - 網校 - 萬題庫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導航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考試吧 > 公務員考試 > 三支一扶 > 國家 > 正文

    2015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礎:國家基本制度

    來源:考試吧 2014-11-24 8:26:21 要考試,上考試吧! 公務員萬題庫
    以下為“2015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礎:國家基本制度”供考生參考,更多2015年三支一扶考試信息請關注考試吧三支一扶考試。

      (二)犯罪主觀方面

      犯罪主觀方面是指行為人對其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態(tài)度。

      1.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

      犯 罪動機與犯罪目的都是犯罪分子實施犯罪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心理活動,都反映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程度及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犯罪動機是表明行為人為什么要犯罪的 內在起因,比較抽象。而犯罪目的則是實施犯罪行為所追求的客觀犯罪結果在主觀上的反映,比較具體。犯罪動機往往因人、因具體情況而異。一罪可有不同的犯罪 動機,而一般只有一個犯罪目的。

      2.犯罪故意

      根據(jù)《刑法》第14條第1款規(guī)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據(jù)此犯罪故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

      (2)間接故意。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tài)度。

      3.犯罪過失

      根據(jù)《刑法》第15條第1款規(guī)定,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tài)度。據(jù)此犯罪過失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疏忽大意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tài)度。

      (2)過于自信的過失。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tài)度。

      4.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

      (1)不可抗力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所謂不能抗拒,是指行為人根據(jù)當時的主客觀條件,無力排除或防止這種結果的發(fā)生。

      (2)意外事件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所謂不能預見是指行為人沒有預見也不可能預見。

      (三)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是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

      (四)犯罪客觀方面

      1.犯罪行為

      (1)作為

      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

      (2)不作為

      構成不作為犯必須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義務為前提。

      義務來源:①法律明文規(guī)定義務②職務或業(yè)務上要求的義務③基于法律行為承擔的義務④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

      2.犯罪結果,是犯罪行為對刑法保護的客體所造成的損害。

      3.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上一頁  1 2 3 

      相關推薦:

      2015三支一扶公共基礎:行政法之行政行為

      2014年三支一扶考試專業(yè)知識:農業(yè)生產經營組織

      2015年三支一扶專業(yè)知識:農村工作知識備考指導

    文章搜索
    萬題庫小程序
    萬題庫小程序
    ·章節(jié)視頻 ·章節(jié)練習
    ·免費真題 ·模考試題
    微信掃碼,立即獲!
    掃碼免費使用
    版權聲明:如果公務員考試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800@lyawyb.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公務員考試網內容,請注明出處。
    Copyright © 2004- 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170033號 
    京ICP證060677 京ICP備05005269號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權威支持(北京)
    在線
    咨詢
    官方
    微信
    掃描關注公務員微信
    領《大數(shù)據(jù)寶典》
    報名
    查分
    掃描二維碼
    關注公務員報名查分
    下載
    APP
    下載萬題庫
    領精選6套卷
    萬題庫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