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的角度認識心態(tài),即我們的心態(tài)控制著我們的思維活動,從而影響自己的行為。面試過程中,有的考生很釋然,回答問題大方得體,也有的考生顯得緊張、焦慮,這些表現(xiàn)追溯到根本就是心態(tài)問題。由此可見,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面試十分重要。2010政法干警筆試已經(jīng)結束,各省的筆試成績也將在8月下旬陸續(xù)公布,隨后面試工作將馬不停蹄地開展,面試備考迫在眉睫,時間越是臨近,考生的壓力也會加大,隨之而來的各種不良情緒就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將影響面試備考,專家認為,面對即將開始的政法干警面試,考生樹立兩種心態(tài)最為關鍵。
一、具備兩種心態(tài),面試輕松面對
確信自己是最棒的,不害怕失敗?忌鷮γ嬖嚨目謶郑喟朐从跓o法承受失敗。當下,公務員考試十分受人追捧,報考人數(shù)逐年上升,然而僧多肉少的情況,使得考試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很多考生過關斬將通過筆試后,更加珍惜接下來的面試機會,不想失敗,不接受失敗的心理越來越嚴重,這樣一旦遇到比自己更有優(yōu)勢的對手,就會表現(xiàn)出忐忑不安的情緒,逐漸地自己就變得不夠自信。中公教育專家認為,珍惜考試機會是應該的,畢竟每一步都付出了自己的艱苦努力,考生要做好充分地備考復習,讓自己盡快進入備考面試的狀態(tài)當中。同時,考生要記住這一點,在面試考場上,大家都是又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線,筆試成績并不代表全部,很多考生因為面試表現(xiàn)突出而改變自己劣勢的狀況,成功翻盤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所以考生要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實力,在心理上不要去定位誰強誰弱,做好自己最重要。
放松心態(tài),正視與考官的關系。陌生人之間相見產(chǎn)生緊張感,這是人之常情,尤其在政法干警面試當中,面試方式多半采用結構化面試,考生要與多個考官面對面交流,緊張感油然而生。要克服這種緊張的情緒,考生首先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考官在面試場上是肩負選拔優(yōu)秀人才到國家機關任職的責任,但他們不是審判我們的人。同時,考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應聘,正當競爭謀求職位,而不是向考官乞求工作,面試成績的高低是由考生的臨場發(fā)揮能力、應急應變等多方面能力綜合考評下得出的,不是考官憑主觀臆斷決定的?忌辛诉@些清晰的認識后,端正自己的面試心態(tài),把考官想象成熟悉的人,逐漸消除陌生感,保持“不緊張”的心態(tài)。
二、備考期間“歷練”好心態(tài)的方法
上述兩種良好的情緒告訴我們,自信、放松是面試必勝心理的重要體現(xiàn),那么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怎樣樹立自信、克服緊張情緒呢?中公教育專家認為,考生可以做以下的工作:
1. 積極的自我暗示:這個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專家從成功的應考者那里得到反饋,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自己樹立自信,所以好的方法考生仍要借鑒,考生可以每天晚上睡覺前對著鏡子對自己反復進行肯定, 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變以前對自己的否定觀念,學會欣賞自己。當然這項工作要適當、科學地進行,不要運用過度而適得其反。
2. 實戰(zhàn)演練,熟悉面試場景:心態(tài)問題不是我們知道方法后立刻能改變的,心態(tài)轉變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需要一步一步戰(zhàn)勝自己的緊張心理?忌煤眠@段復習時間進行面試練習,練習時可以叫上家長、朋友來做考官,模擬出一場面試。每天都堅持這種練習,考生就會慢慢熟悉面試場景,逐漸地消除對考場的陌生感與恐懼感。
3.制定合理的目標: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常常使人沮喪,只有正確地看待事物,了解自身的真實情況,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才能樹立足夠的自信,將事情做的更好,實現(xiàn)政法干警的夢想。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在備考政法干警面試這段時間,考生對自己的綜合能力、應試狀況是否有一個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考生的心理狀態(tài)。只要考生能夠了解自己的現(xiàn)狀,清楚地認識能力所及的范圍,那么駕馭面試考場就不會顯得那么緊張。同時,在考前對自己也要實事求是,這個意思就是說考生在考前要積極做好心理暗示,激勵自己,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不去過多地想與其他考生的差距,心態(tài)平和地面對眼前的這一切,這樣就在面試場上足以發(fā)揮好自己的水平。最后要相信自己,只要認真復習過,那么一定能夠穩(wěn)定發(fā)揮。
常言道:“高度決定視野,態(tài)度決定成敗”,一種好的備考心態(tài)能增大我們奪取勝利的機會,考生們要告別緊張,告別膽怯,在政法干警面試場上揮灑自己的自信,拿出準政法干警的范兒,向成功進發(fā)!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