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身篇
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劉基)
釋:道德不廣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氣量不寬宏就不能使人們安全、安定。
無德而官,則官不足以勸有德;無功而賞,則賞不足以勸有功。(宋•李覯)
釋:沒有道德的人作官,這樣的官就不能夠教育下屬樹立道德;對沒有功勞的獎賞,這樣的獎賞就不能激勵人們?nèi)チ⒐Α?/P>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淮南子•人間訓(xùn)》)
釋:天下有三種情況最危險: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過多寵愛,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著高位,三是沒有大功的人享受豐厚的俸祿。
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臠之味,能敗十世之德。(清•唐甄)
釋:一個指頭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貪婪一片細(xì)肉的味道,能敗壞人們多年積成的道德。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釋:最上面的是樹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績,再其次是著書立說,這些都是很長時間不會消失的,因此可以稱作是不朽的。
不誘于譽(yù),不恐于誹。 (荀子)
釋:不被名譽(yù)所誘惑,不被誹謗所嚇倒。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勝才毋才勝德。(明•李廷機(jī))
釋:人們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職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應(yīng)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應(yīng)讓才勝過德。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釋:一有錯誤的念頭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錯誤的舉動要立即改正過來。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
釋:刻薄奸詐的終歸不會賺便宜,忠厚老實的人終歸不會吃虧。
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愛己之心愛人。再三須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訂增廣》)
釋:責(zé)怪別人的心來責(zé)怪自己,把愛惜自己的心來愛護(hù)別人。切切需要謹(jǐn)慎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欺心。
進(jìn)德修業(yè),要個木石的念頭,若稍涉矜夸,便趨欲境;濟(jì)世經(jīng)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貪戀,便墮危機(jī)。(古楹聯(lián))
釋:樹立道德進(jìn)行事業(yè),要有個真實無妄的念頭,如果稍微涉及有驕傲自滿過于夸張,就走向欲境;濟(jì)世治國,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如果一為名利所纏繞,就要出現(xiàn)危機(jī)。
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重訂增廣》)
釋:芝蘭生長在深山密林中,不因為沒有人而不吐芬芳;君子修養(yǎng)自己樹立道德,不為窮困而改變節(jié)操。
女無不愛,媳無不憎,勸天下家婆,減三分愛女之心而愛媳;妻何以順,母何以逆,愿爾輩人子,將一點(diǎn)順妻之意以順母。(古楹聯(lián))
釋:對女兒沒有不愛的,對兒媳沒有不憎的,勸告天下當(dāng)婆母的,把愛女兒的心減下三分來愛兒媳;妻子為什么要順從,母親為什么要抵觸,愿那些作兒子的,把順妻的想法去順從母親。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孔子)
釋:德行淺薄而在要位上,知識少而謀劃大事,力量小而負(fù)重任,沒有不壞事的。
君子言憂不言樂,然而樂在其中也;小人知樂不知憂,故憂常及之。(宋•葉適)
釋:君子講謹(jǐn)慎如何解憂,不去講逸樂,其實樂在其中;小人只知逸樂不知憂慮,所以憂愁的事常找上他。
善譽(yù)人者,人譽(yù)之;善毀人者,人毀之。 (宋•鄧牧)
釋:善于贊譽(yù)別人的人,人們也贊譽(yù)他;善于抵毀別人的人,人們也抵毀他。
人生交分恥茍合,貴以道義久可安。(宋•蘇舜欽)
釋:人生的交往可恥的是茍合,只有講道義才是可貴的、長久的。
與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雖融為水,其色愈污;與端方人處,如炭入薰?fàn)t,雖化為灰,其香不滅。(宋•許榧)
釋:和心術(shù)邪佞人交往,象雪進(jìn)了墨池一樣,雖然化成了水,其顏色越臟;和品行端方人相處,象炭進(jìn)了薰?fàn)t一樣,雖化成了灰,但香氣不滅。
良無磐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古詩句)
釋:賢良的品德沒有磐石那樣堅固,光要虛名又有什么益處呢!
見人之過,得己之過;聞人之過,得己之過。(宋•楊萬里)
釋:見到別人的過錯,象自己有了過錯去總結(jié)接受教訓(xùn);聽到說別人的過錯,也象自己發(fā)生了過錯去總結(jié)接受教訓(xùn)。
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zhàn)國策》)
釋:別人對我有恩有好處,不可以忘掉;我對別人有恩有好處,不能不忘掉。
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漢•楊雄)
釋:人必須先要自愛,然后人們才會愛你;人必須先要自敬,然后人們才會敬你。
相關(guān)推薦:面試指導(dǎo):五大類無領(lǐng)導(dǎo)小組討論題目鑒析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