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會計專業(yè),但我參加過北京安通學校注冊會計師的專業(yè)項目培訓,也學過ACCA。注冊會計師無疑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06年5月份,我報了注冊會計師考試。這一年報了五門,由于剛開始工作加上其他種種原因,也沒怎么看,考試前在考試論壇找了一些筆記粗略看了下就上考場了,結果可想而知。很快又到了07年注會的報名時間,這次我又毫不猶豫的報了五門,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像上次一樣沒有準備就上考場。六月10幾號考完ACCA之后我開始了注會的學習,七月中旬到8月下旬由于做一個大的項目中斷了學習,8月底到考試那段時間進行了復習沖刺。整個CPA復習了兩個多月,所以時間還是比較緊的,如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時間通過CPA考試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二個多月是不可能把注冊會計師的知識體系完全掌握的,抓住重點對于時間不夠充裕的考生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各科的一些學習心得,希望對各位朋友有所幫助:
會計
毫無疑問,會計肯定是五門最重要的一門。雖然會計不是最難的一門,但會計左右著審計的通過,會計跟稅法、財管都有關聯(lián)。而且實務中會計無疑是五門當中最有用的一門,不管從通過考試這個角度,還是提高平時工作的專業(yè)水平,會計無疑是你應該花大力氣學習的一門。
由于新會計準則剛剛發(fā)布不久,所以會計的考試肯定應該是書為主?磿彩怯屑记傻,毫無目的的看會花費很多時間跟精力,而且也不可能短時間內記住那么多的東西。所以要有側重點的看書。
a.長期股權投資、收入、合并財務報表這三塊是絕對的重點,我的建議是這三塊要把書上的例題掌握的很牢,題目要做的很熟。然后再看書,這樣書上的例題也容易看得懂。書看完后再把網(wǎng)絡課堂聽一遍,這三章的課件聽兩遍以上是絕對有必要的,書也至少要看兩遍,然后狂做題目,這三章的題目要做到很熟、速度跟準確率也要兼顧。
b.金融資產(chǎn)、固定資產(chǎn)、投資性房地產(chǎn)、非貨幣性交易、資產(chǎn)減值、或有事項、債務重組、借款費用、所得稅、租賃、會計政策估計的變更及差錯,這幾章雖然沒有上面三章重要,但是卻是上面三章的基礎。金融工具、所得稅、會計政策估計的變更及差錯這三章是這幾章里面的難點,這幾章課件、書要結合起來看,題目也是不可或缺的,當然書上的例題永遠是最重要的。這三章以外幾章可以只看筆記,要是沒時間的話課件也不要聽了,看到不懂的地方在聽課件,弄懂筆記中的題目就足夠了。
c.剩下的一些非重點章節(jié),可以只看看網(wǎng)校的筆記。
審計
審計應該是五門中最難的一門,去年審計第一道綜合題中的調整分錄個人甚至覺得里面運用到的會計知識比會計考試還要難,第二道綜合題考得又非常靈活。去年的客觀題倒是很多是書上的理論,可見審計還是課本最重要。審計書很枯燥,想要看下去也非易事,建議大家可以聽聽安通學校范永亮老師的輔導班,講的不是很難,學的也輕松。還有范老師的最后沖刺班講義做的非常好,我去年審計來不及看了,干脆在最后的沖刺的時候只看范老師的筆記,一共大概不到100頁,第一次半天就可以看完了,第二遍、第三遍三個小時都能看完,我大概看了5遍左右。當然這是因為我去年時間來不及才這樣做的,要是有時間的話最好還是認真把書研習一下。在此基礎上再看范老師的習題班跟沖刺班,這樣把握更大點。審計還是很有邏輯的一門,即使做題遇到?jīng)]見過的,用審計原理、邏輯去推理也能得到答案。有的老師推薦背誦,我覺得很多知識懂了就行了,除了像幾種審計報告之外,其他也沒太大的必要去背。那么多知識點,去靠一字不差背誦的話,絕對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現(xiàn)在主觀的題目越來越多,遠不是背誦能夠解決的。
稅法
稅法書不需要看,只要安通老師基礎班的筆記足以,三大流轉稅、三大所得稅(08年變成2個了)這三個聽他們的網(wǎng)絡課堂兩遍以上,小稅種看看安通老師的筆記就足夠了,甚至課件沒時間的話都不需要聽。他們老師的筆記決定是真正的無師自通型的。
經(jīng)濟法
經(jīng)濟法的話,個人覺得通過題目記憶比直接記要好,更加形象。第一遍聽課件,加深理解,因為經(jīng)濟法理解起來也比較簡單,就是不大容易記住,所以,課件聽一遍足以,而且可以加速聽。畢竟綜合題占了半壁江山阿。最后高老師的沖刺班、考前交流也要聽聽,這是最容易出成果的,不需要多少時間可以記住很多東西;诨A班的筆記復習也足以了,一味求全,最后反正因為東西太多記不住。
財務成本管理
財管是審計之外的一個難點,安通學校的原理講的很清晰。不過大家不要一味的鉆到原理里面,應用最重要,題目要多做,大題要做得很熟。題目大家可以從網(wǎng)上找,很有用。
洋洋灑灑寫了這么多,里面既有我當時復習的方法,也有事后的一些總結,希望能對考友有些幫助。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