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執(zhí)業(yè)藥師<藥學專業(yè)知識一>藥物分析匯總
pH值測定法
考點1:PH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pH值測定法
pH = -lg [H+]
指示電極:電極電位能隨溶液中待測離子活度的變化而變化,常用玻璃電極。
參比電極:電極電位不受溶液組成變化的影響且穩(wěn)定,作指示電極電位的參比基準。
測定溶液的pH值時,組成的原電池:
(一)玻璃電極 |待測溶液| SCE(+)
考點2:測定方法
(1)pH – mV選擇
(2)溫度補償:溫度對PH有影響,因此測定時需要調(diào)節(jié)到測量時的溫度
25℃ 時,改變一個pH值,相當于電動勢要改變59mV;
15℃ 時,改變一個pH值,相當于電動勢要改變57mV;
(3)定位
須預(yù)先用標準緩沖液對儀器進行校正(定位),用定位調(diào)節(jié)鈕調(diào)節(jié),使pH示值與標準緩沖液的pH值一致。
用兩點法進行校正,使所測的溶液PH值在兩種標準緩沖液之間。
藥典規(guī)定的五種標準緩沖液:草酸鹽標準緩沖液、苯二甲酸鹽標準緩沖液、磷酸鹽標準緩沖液、硼砂標準緩沖液及氫氧化鈣標準緩沖液。
(4)測定
考點3:注意事項
(1)測定前,選擇2種標準緩沖溶液,相差約3個pH單位,使供試液的pH值處于二者之間;
(2)取接近供試液pH的第一種標準溶液校正;
(3)用第二種標準緩沖溶液核對,誤差應(yīng)小于 ±0.02pH單位;
(4)每次更換溶液,需用水洗滌電極,再吸干水;
(5)測定高pH值時,有堿誤差影響。使用鋰玻璃電極;
(6)對弱緩沖溶液的測定,先用苯二甲酸鹽標準緩沖液校正后測定,pH值讀數(shù)在1分鐘之內(nèi)不超過±0.05單位,然后再用硼砂校正,二次pH值的讀數(shù)不應(yīng)超過0.1,結(jié)果取平均值。
(7)用新沸過的放冷的純化水,pH值應(yīng)為 5.5 ~ 7.0;
(8)緩沖溶液保存2至3個月,如有渾濁、沉淀等則不可使用
06-09考題分析
共6分,最佳選擇題6分,配伍選擇題0分,多項選擇題0分
1.熔點的定義(09)
2.比旋度的計算(06、08)
3.折光率的測定要求(07)
4.PH計校正(07、08)
最佳選擇題
測定某藥物的比旋度,若供試品溶液的濃度為10.0 mg/ml,樣品管長度為2 dm,測得的旋光度值為+2.02°,則比旋度為( )
A.+2.02°
B.+10.1°
C.+20.2°
D.+101°
E.+20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根據(jù)比旋度的計算公式[α]D20=100α/(L×C)進行計算,首先將濃度換算成g/100ml的單位,10.0mg/ml=1g/100ml。[α]D20=100*2.02/(2×1)=101。
用旋光度測定法檢查硫酸阿托品中的莨菪堿的方法如下:配制硫酸阿托品溶液(50mg/ml),按規(guī)定方法測定其旋光度,不得超過-0.40℃,試計算莨菪堿的限量為(已知莨菪堿的比旋度為-32.5℃)( )
A.24.6%
B.12.3%
C.49.2%
D.6.1%
E.3.0%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已知[α]D20=32.5,C=50mg/ml=5g/100ml,α=0.4,所以C=100*α/ [α]D20 /C =100*0.4/32.5/5=24.6%
按照《中國藥典》對熔點的定義,按照規(guī)定方法測定的溫度中,可作為藥物熔點的溫度是( )
A.初融時的溫度
B.熔融時的溫度
C.全熔時的溫度
D.熔融同時分解的溫度
E.局部熔化時的溫度
『正確答案』D
用酸度計測定溶液的pH值,測定前應(yīng)用pH值與供試液較接近的一種標準緩沖液,調(diào)節(jié)儀器旋鈕,使儀器pH示值與標準緩沖液的pH值一致,此操作步驟稱為( )
A.調(diào)節(jié)零點
B.校正溫度
C.調(diào)節(jié)斜率
D.平衡
E.定位
『正確答案』E
用酸度計測定溶液的ph值時,應(yīng)先對儀器進行校正,校正時應(yīng)使用( )
A.任何一種標準緩沖液
B.任何兩種標準緩沖溶液
C.與供試液的ph值相同的標準緩沖液
D.兩種ph值相差約3個單位的標準緩沖液,并使供試液的ph值處于兩者之間
E.兩種ph值相差約5個單位的標準緩沖液,并使供試液的ph值處于二者之間
『正確答案』D
測定溶液的pH值時,儀器定位后,要用第二種標準緩沖液核對儀器示值,誤差應(yīng)不大于多少個pH單位( )
A.±0.05pH
B.±0.04pH
C.±0.03pH
D.±0.02pH
E.±0.01Ph
『正確答案』D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