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的通過率很低,一個考場25人,一般就過3、4個,所以閱卷的人一般都會加分的,我們那里規(guī)定,56分以上都提到60.只要是有可能過60的,我們都瘋狂提分,越是答的好的分越高,有時候答案差不多,但是分數(shù)相差很大的。
自考中的作弊現(xiàn)象很多,我就見了許多雷同卷,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自考辦基本上是不管的,我們只有在閱卷時下手狠點。所以作弊的同學(xué)請你們注意,就算你沒有被逮住,別忘了還有閱卷人這一關(guān),我們可是六親不認的,發(fā)現(xiàn)作弊就往死里整,80分的卷子也能讓你59分。我一共閱卷閱了4天,好幾千份卷子,又累又熱的,大家到最后都疲憊不堪了,肯定有不少錯誤,但是請大家相信,我們還是負責的,整個閱卷的流程還是對閱卷質(zhì)量是有保證的。
這次閱卷對自考生有了大概的印象,感覺大部分自考生是在混日子,別的方面不知道,但是就學(xué)術(shù)素養(yǎng)來說實在是太差了,大多數(shù)人連一些基本的知識都不知道。但是同時有那么極少數(shù)人,確實不錯,在專業(yè)知識方面連我們這些大四的學(xué)生都自愧不如,可敬可敬。但是大多數(shù)人的素質(zhì)過低,導(dǎo)致自考含金量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希望大家注意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而不是考過了就萬事OK了,畢竟能力永遠是第一位的。
我說一下閱卷的具體情況,首先閱卷的基本上都是大四的學(xué)生或者研究生,老師最后檢查,自考辦抽查,卷子全是封閉的,絕對看不到你的名字,考號。每份卷子大概是2-3人閱卷,一人復(fù)查,老師復(fù)查,自考辦抽查,還是比較嚴謹?shù)。但是?fù)查,抽查主要是看加分有沒有錯,50多提到60分這些,基本上第一次閱卷就決定會不會過了。
我閱卷四天,共2000份卷子,我們兩人閱卷,每人復(fù)查一半,80分以上的2個,70分以上的不超過80個,及格的300多吧,其他大部分都在45分以下了,主要是客觀題答的不好,主觀題給的比較松的,雷同卷除外。大約有10%-20%缺考,最多的一個考場有10人缺考,雷同卷出現(xiàn)的比率不算很高,大概4.5個考場就有那么幾個,被監(jiān)考人員記為作弊的人,大概一兩個考場有那么一個吧。
看到大家這么踴躍的攻擊我,給我面子了,我是旁觀者,我怎么說不重要,關(guān)鍵是參加自考的各位怎么做。我對于自考生沒有什么看不起看的起的,反正印象里自考是很遙遠的事,這次親密接觸了一下,說了幾句想說的話,大家不要介意。自考到底怎么樣,見仁見智,任何考試都有其弊端和有利的地方,我看到的是弊端,你們看到的是優(yōu)點,我是烏鴉,你們是喜鵲,互補最重要。
開始閱卷的時候還是基本上按著標準答案來的,但是通過率太低了,前幾個考場就幾乎沒有人過,慢慢的在老師的暗示下,我們都閱卷比較松了,只要客觀題答的好,基本上主觀題都是高分,如果客觀題不好的話,卷面成績一般是過不了的,主觀題再加也沒有用的,所以尺度不一樣,可能有的考生主觀題答案一樣,但是分數(shù)卻相差很大,這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希望是按標準答案來,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沒有那么大的精力和時間,我相信任何考試閱卷都有靈活性的。通過考試的人可能真實水平不一定能過,但是沒過的人絕對是水平不夠,我這里說的只是考試的水平。有的人得了56,57,覺得很可惜,實際成績可能只有50分左右,就不要再抱怨了。
說說我們自己。剛開始閱卷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別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大家都有一份責任感,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出錯。但是一天10多個小時待在教室里,干著同樣的事,漸漸的大家都不行了,太枯燥了。一個個成了機器,面無表情的做在那里,一天下來累個半死,都想著早點結(jié)束。后來閱主觀題的時候,我們都只是看看關(guān)鍵字,有了就給分,沒有就沒有分,越來越快,當然閱卷多了,答案早記下了,一般不會出錯的。
以前發(fā)過,我再補充一下,大家一定要注意看。 撇開答案不說,答卷和閱卷都是一種藝術(shù),里面有許多的技巧,比如說, 書法不用很好,但是答題的時候最好不要有墨跡,最好用分段法答題,如1……2……3……總之,……,這樣分不會低的。
注意不要寫錯別字,有時候一個錯別字就讓人感到你太粗心大意,印象分就不好了,損失就大了。 每道題不要答的太多,會讓閱卷的人感到厭倦的,也說明你沒有掌握重點。 千萬千萬不要空題,尤其是第一題,一道題一個字不寫不僅會損失一道題的分,其他的題也不會得高分的,閱卷人會覺得你過不了,加分也是白加,閱卷時手就緊了。 不要寫一些無聊,或者和答卷無關(guān)的話。 答題的時候,前2.3道是重點,爭取都答對,后面的會加分的。 答題時不要把答案寫成一段,沒時間看。
最后鼓勵大家一下,我們學(xué)校近幾年的考研狀元都是自考生出身的,自考生也不比別人差。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