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素材可以比較一致,但在練習聽力、口語以及聽寫等方面時采取的方法卻不盡相同。
聽寫:
聽寫練習主要用于短期考試需求、以后信息采集、口譯員素質(zhì)培養(yǎng)等目的,其方法分為多個步驟。
1、中文復述:
如果基礎較為薄弱,可以先進行句子練習,但并不推薦從詞匯開始,因為很多詞匯本身有多個含義,不在篇章中無法體現(xiàn)其意思本身,另外,即使單個詞匯不認識,從篇章中能推測其含義也是在理解層面上可以接受的。如果基礎較好,可以篇章為單位進行(類似中高級口譯要求)
方法非常簡單,在聽完一句/一個篇章之后,用中文對剛才所聽到的內(nèi)容進行復述,將復述內(nèi)容書寫下來。如此重復3-5次,以信息補全的方式進行完善。5遍之后與原文意義進行匹配與比較。通過該練習可以增加短期記憶能力,并對把握主要大意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而與此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哪些詞或詞組尚不熟練(即那些5遍后仍未出現(xiàn)在自己復述內(nèi)容之中的部分),從而針對性地解決。能較好完成這一步的同學,往往在聽力考試選擇題型的考察中立于不敗之地,因為對段落的基本內(nèi)容可以把握到位。
2、英文復述:
方法同上,唯一的區(qū)別是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以英語復述形式來書寫,這練習了同學的瞬時翻譯能力,在以后工作中,對英語信息的采集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能使同學了解到自己的互譯薄弱點:有時將一句英語句子的意思用中文表達下來并不很難,但卻會發(fā)現(xiàn),要翻回到英語卻有較大的難度。主要是同學習慣了英譯中的思維模式,而很多詞或詞組無法實際運用,只能在看到后知道意思,卻無法在自己的語言中成為積極詞匯或詞組,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這個練習來發(fā)現(xiàn)。最后,在書寫過程中,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法問題、詞匯拼寫問題等順帶存在的小問題。
3、原文聽寫:
方法于之上類似,但要求能按原文一字一句寫下,這對于英語能力較差,但詞匯拼寫過關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一帖良藥。因為有的同學通常很難聽懂原文內(nèi)容,但卻能一一將詞寫對,這在應付考試方面和信息采集方面卻也不失為一種方法。該練習能對自己不熟悉的詞匯和詞組一一把握,因為要求是原文聽寫,所以限制了詞匯與詞組的運用。另外對速記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也顯而易見。但原文聽寫不適宜用過長的篇章,畢竟人的短暫記憶能力有限,所以過長的文章要求逐字相同聽寫不符合人類本身的特質(zhì)。
口語、聽力:
口語與聽力是相同的,自古只有聽得懂說不來的,沒有說得來卻聽不懂的。當然,這里的說得來和聽得懂指的是同一內(nèi)容,并不是說我說得來I am a student.聽不懂I've got a bachelor's degree.。但很多時候我們能聽懂一個句子,但說不出來,這種情況倒是常見的,因為我們在聽懂一個句子的時候往往是大意,即使是每個單詞,我們自己的發(fā)音也未必標準,所以說出來時要么就是卡詞,要么就是發(fā)音貽笑大方。正因為如此,口語練好了,自然聽力也就不成問題了。
1、詞匯和句式的把握。
在使用任何素材時,都應先以看的方式解決詞匯與句式。一些教材的好處就在于將這些重點內(nèi)容已經(jīng)歸納給了讀者,而如果是情景喜劇類的素材,則需自己歸納與總結。往往口語表達不善或聽力不佳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詞匯與句式,尤其是一些詞組和句式的使用,比如I feel like doing sth.表示想要做某事,keen on表示喜歡等。還有一些是口語中出現(xiàn)而書面語中不常見的內(nèi)容,類似or what not, whatever (so), blah blah blah等。
2、發(fā)音的把握。
當解決了素材中的詞組與句式后,應該進入發(fā)音練習。而發(fā)音不宜采取普通的跟讀模式,因為雖然號稱跟讀,其實還是他讀他的,你讀你的,發(fā)音完全無關。所以要保證發(fā)音的相似性就必須嚴謹。此時可以采取聽一句,讀一句,對一句的方式,但注意,在讀的時候不能看原文,讀完一句后才能與原文校對。這樣做不是為了糾正發(fā)音,而是為了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比如所讀:I like his dog.跟讀I like this dog.則說明自己對HIS這個單詞的發(fā)音把握不到位,此時應該將自己跟讀錯誤的內(nèi)容在原文中標記出來。
在將所有自己發(fā)音上有問題的部分標記出來之后,針對這些部分再聽原文,并且將這些部分與自己的發(fā)音比較,標記出與自己發(fā)音不同的地方——語音、語調(diào)、語速層面。語音指單詞中每個字母在句子中時的發(fā)音狀況,語調(diào)指的是抑揚頓挫,而語速則指因語速帶來的發(fā)音改變,比如連讀、失爆、擊穿、弱化、重音等問題。這些均可用相應的符號表達出來。
相關推薦:四六級培訓名師邀請各地考友互動 立即加入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