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許國璋老先生的觀點:
學英語就要無法無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學外語,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讀,多記,多講,多寫,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學習外語,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讀洋文的狹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chǔ)。
光學幾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
北外王佐良老先生的觀點:
通過文化來學習語言,語言也會學得更好。
語言之有魅力,風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為后面有一個大的精神世界:但這兩者又必須藝術(shù)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語言表達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進的。
文體,風格的研究是有實際用途的,它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觀察英語的性能,看到英語的長處,短處,以及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應(yīng)該特別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為英語一方面不難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過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滿了陷阱。
北外的周玨良老先生說:
對于翻譯的步驟我有以下看法;(1)。先逐字逐句譯出,不要少掉什么東西,不避免某些翻譯腔。(2)。拋開原文,只看譯文,依原文風格(簡練,沉郁,俏皮等)修改譯文文字。這時會發(fā)現(xiàn)好多問題,往往是上下文呼應(yīng)聯(lián)系問題和整體風格問題。(3)。再對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沒有。(4)。放幾天甚至幾星期后再看。這時對原文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階段修改文字時曾因為原文還大都記得,覺得還順當?shù)脑S多地方,現(xiàn)在都通不過了,需要再修改文字。這時往往要加些字或減些字才能使意思清楚。經(jīng)過這一次修改,一般說譯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要理解一國的文化就要讀些歷史,文學,包括詩和散文作品。我國古時兒童入私塾讀書,開始讀《三字經(jīng)》,《千字文》,《百家姓》,此外還要讀《千家詩》或《唐詩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觸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思。我們讀點英詩,目的與此類似。
北外的何其莘先生說:
用英文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chǔ)。對于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huán)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從自己學習英語的經(jīng)歷中,我體會到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首先要選好難易程度適中的原文書籍:一般以每頁(大32開)不超過八個生詞為宜。其次是閱讀方法:要像讀中文小說那樣快速瀏覽,不默讀,不查字典,更不通過翻譯來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見不認識的生詞,要根據(jù)上下文來推測。第三是要堅持天天都讀,而且要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必須完成的閱讀任務(wù)。只要堅持下去,幾個月,半年之后,肯定會看到成效。
北外的胡文仲先生說:
學習英語無捷徑。要想學好英語只有大量實踐,多聽多讀多說多寫。不要被商業(yè)廣告所誤導。
對于初中級英語學習者我特別推薦英語簡易讀物,讀的材料要淺易,故事性要強,讀的速度盡可能快一些,讀的越多越好。這是學好英語屢試不爽的一個好辦法。
說英語一不要怕犯錯誤,二不要怕別人笑話。要爭取一切機會講英語,和外國人講,和同學講,和同事講,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和自己講。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錄下來,然后再放出來自己聽。
要多用詞典,多用英語詞典。如果讀詞典讀的津津有味,就說明學英語已經(jīng)上路了。
英語具有較好的基礎(chǔ)以后,通讀(注意不是略讀或跳讀)一本淺易的英語語法書會使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